下面为你介绍四川旧房改造应急评估工作基本结束--校舍医院等可加固
震后不到两小时,灾情应急评估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小组即赶赴灾区,震后第三天,首批活动板房运抵灾区……距离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不到半个月时间,我省针对灾区受损房屋的应急安全评估鉴定已基本结束,板房搭建正抓紧进行。
来自省住建厅的消息,为使主体结构没有受到破坏的公共建筑尽快投入使用,我省已全面展开房屋安全鉴定和维修加固工作。其中,以四川华西集团、中铁二局等企业为主体的技术队伍已展开对芦山、天全、宝兴等6个重灾区的20个学校、医院、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的维修加固,计划两月内完成。
与此同时,我省加速出台《活动板房建设技术导则》《活动板房防雷防火技术导则》《加强活动板房建设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》等技术要求,大幅度提高灾区板房舒适度。截至5月1日14时,灾区已组织搭建板房近3.7万平方米,其中学校用房3.3万平方米左右,医院用房3800平方米左右,近两万平方米板房正抓紧搭建。“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保障灾区群众住得舒服。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表示。
395名专家为灾区3000余幢建筑亮出“红绿灯”
红、黄、绿。
这是目前标注灾区建筑危险程度的颜色。
地震发生后,哪些建筑有坍塌的危险?哪些建筑需要加固?哪些建筑可以继续使用?这些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地震当天上午,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先遣组立即赶赴芦山地震灾区查勘灾情,重点对医院、学校、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展应急评估,作出“主体结构未受损坏,可以正常使用”的结论,为芦山县抢救急重伤员、安置受灾群众、恢复社会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。4月22日,芦山到宝兴的道路初步抢通后,先遣组随即赶到宝兴县灵关镇和宝兴县城,对7所学校和4个医院进行应急评估,以**快的时间拿出了可靠的评估结论。在应急评估先遣组出发的同时,4月20日下午,150多名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和应急评估专家也整装待发。4月21日,23个应急评估工作组首批6个小组奔赴雅安,对灾区8个区县开展震后房屋全面应急评估。4月22日,第二批专家组赶赴芦山、宝兴、雨城区开展工作。“评估鉴定的难度很大,内容细致复杂,包括房屋主体是否倾斜,房屋基础是否不均匀沉降、房屋主体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,以及室内水电设施是否遭到破坏等。”参与评估的省住建厅专家介绍,哪些建筑物不得靠近,哪些房屋可以入住,必须深入情况不明的房屋中尽快做出鉴定结论,以便当地政府尽快安置受灾群众。
震后七天内,这支由结构、监理、检测、鉴定专家组成的震后房屋应急评估工作组,先后对受灾学校、医院建筑物和桥梁、水厂等公共建筑进行评估鉴定,使受灾地区一大批单位尤其是医院、学校、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及时住进了没有安全隐患的房屋。据不完全统计,共有395名应急评估专家参与灾区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,完成应急评估各类建筑物3000余幢。
如今,在灾区城镇的大街小巷,对危险建筑标注停止使用、须加固建筑标注暂停使用、安全建筑标注可以使用,已分别用“红、黄、绿”标识,让灾区群众一目了然。评估结果显示,按照抗震设计规范修建的建筑基本完好,而农村房屋和城镇居民自建房屋受损比较严重。
让灾后生活从“干净”开始
垃圾成堆、上厕所难、洗澡不可能……震后芦山县城的这些情况正在改观。“五一”期间,记者在芦山县的轴心——迎宾大道上看到,街上没有垃圾堆,隔几百米就能看到移动厕所;大道中心的体育馆前,居民有序排队等着洗澡。
这些点滴变化,与我省快速向灾区运送移动式车载饮水设备、移动式公厕和垃圾清运车辆不无关系。
地震当天,经住建部紧急协调,从沈阳借调的两台移动式车载饮水设备连夜开赴灾区。
4月23日凌晨,****台饮水车赶到。截至目前,芦山县投入运行的移动式净水车12台、总净水能力49.5吨/小时,增设166个取水点,基本能保障群众的饮用水。同时,1台8吨的送水车每天定时向各临时安置点定时送水,并配备了500个饮用水专用桶及200个专用水袋分发到户,方便群众储水。目前,除芦山县城第二水厂正加紧抢修外,宝兴县、天全县等灾区的供水厂已基本恢复供水能力,水质基本达到震前水平。
同时,为解决灾区“如厕难”问题,我省紧急出台《“4·20”芦山7.0级地震移动公厕及配套设备应急方案》《“4·20”芦山7.0级地震灾区搭建临时公厕工作方案》,调集应急市政环卫设备,截至5月1日14时,共向芦山、宝兴调运了380座移动公厕、500个垃圾桶、15台垃圾车、12台吸粪车等,改善灾区环境卫生。供气方面,目前,雅安市区和荥经县城已恢复供气,芦山、天全县城已部分恢复供气。芦山县加气站已恢复运行,可基本保障群众使用罐装液化气。
“目前正在建设的灾区活动板房建设标准已大幅提高。”何健介绍,目前灾区搭建的活动板房层高较普通板房提高了一米,且顶层都加装了隔热层,并针对雅安多雨多雷电的天气,进行了防雷、防水、防火处理。
关于上述的内容你清楚了吗,如需要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官网。
- 上一篇:碳纤维加固建筑防震 新材料前景广阔
- 下一篇:碳纤维加固材料加固方法和特点介绍